Friday, 23 November 2012

零時十分 - 假人頭錄音

今次談談童麗 “零時十分” 專輯的錄音方式, 跟據其序言所述, 此專輯與其他專輯不一樣, 因它是採用假人頭錄音技術 (Dummy head recording) 錄制, 如用耳機聆聽, 傳真度應達至很高水平. 由於這話題涵蓋很多學術理論和專業名詞, 在此僅以聆聽者的角度作一簡易探討, 如需深入了解就要自行探索了.

由於每個人的品味與觀點都不盡相同, 而每人所選用的音響器材都不一樣, 甚麼是完美, 沒有準則, 只是見仁見智. 就如品嚐紅酒或咖啡, 只要自己滿意就行. 聆聽音樂時, 取決於喇叭的位置, 音響器材的質素和家居的狀況, 變數很多. 但用耳機聆聽, 不論何時何地都可達至同一效果, 因我們可以選用相同的播放器和相同的耳機, 甚至用上錄音時採用的品牌和型號, 那麼重播的效果可說是接近完美.

"Dummy head recording" 有很多譯名, 這裡不多介紹, 假人頭錄音是比較多人採用的譯名, 這譯名看來古怪和有點恐怖, 其實它是一種雙聲道錄音 (Binaural recording), 這錄音技術的出現是為了令耳機重播也能有現場環迴音效. 人類耳朵的聲源定位結構相當複雜, 在聲學上, "頭部相關傳輸函數"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簡稱 HRTF, 是用來描述聲音傳遞對人類聽覺的影響. 人類的大腦能夠判斷聲音發出的方向和距離, 就是根據 HRTF 影響作出判斷. 普通的立體聲重播, 聲音從喇叭出發, 經過空氣傳遞, 再經過不同反射和折射的干擾到達雙耳, 因 HRTF 影響, 人的大腦可憑經驗判斷聲音發出的方向和距離, 因此音場相對寬闊. 用耳機重播時, 聲音沒有經過上述的干擾, 它是直接進入雙耳, 因而令 HRTF 消失. 在此情況下, 人的大腦就無法準確判斷聲音的方向和距離, 音場大部分都集中在兩耳之間及頭頂, 造成音場狹窄而產生不自然的感覺, 俗稱 "頭中效應" (In-Head Effect).

"假人頭錄音"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把兩個微型全方向的性的麥克風安裝在一個與真人相若的假人頭內, 接近耳膜的位置, 模擬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藉此保留 HRTF 影響. 這種錄音技術巧妙地解決傳統立體聲錄音在使用耳機聆聽時所沒法營造的音場, 但使用此錄音方式便不能把聲音進行任何後期改動, 要直接灌錄到 CD 上, 避免破壞真實感. 用耳機聆聽時, 因為所有的 HRTF 都得以保留, 就能完整地將錄音場所的音場還原出來, 聆聽者就如身處現場. 如用喇叭聆聽也會有不錯的立體聲效果, 但絕不能跟耳機相比, 因聆聽者受到兩次 HRTF 的影響, 干擾了唱片中原有的 HRTF 信息, 效果會較為失真. 由於這種技術能夠重現原來的環迴音效及現場感, 所以深受樂迷歡迎. 因為此錄音方式比較適合耳機重播, 所以限制了這種技術的普及性, 使用這種技術錄製的 CD 不多, 隨著 iPhone, iPod 及 智能手機的流行, 相信用耳機聆聽者會大增, 期望不久將來能夠欣賞到更多利用 "假人頭錄音" 錄制的 CD.



<返回目錄>    <上一篇>    <下一篇>